兴平“勒石狂人”拟刻200块石碑 建现代书法碑林博物馆“我想建一座现代书法碑林博物馆。”说出此话的是年近六旬的兴平人高卫国,而这样的想法10年前已经萌发。
碑刻内容都与兴平有关
十几年前已开始征稿 高卫国曾是兴化厂的一名工人,上世纪90年代下海办起了兴平市首家农副产品公司,掘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。从小喜欢书画艺术的他,一直想干点有意义的事,为兴平文化做点贡献。 十几年前,兴平市书协成立,高卫国成为常务理事。自此开始,他与书法界的接触多了起来,萌发将赞美兴平的诗词收集起来,通过书法名家书写勒石流传。 “一开始也没想弄那么大。”高卫国坦言,起初他只想刻20块碑,把院墙全部镶成名家刻的石碑。不过,当他与兴平文化名人切磋后,发现流传下来赞扬兴平的诗词太多,自家院子根本难以容纳。 “那能不能建一个类似像西安碑林博物馆的”,产生这样的想法后,高卫国开始搜集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兴平的诗作,并邀请兴平、咸阳等地诗人、楹联艺术家撰写诗词,“内容要全部与兴平有关,事或人物都可以,可以发展区域文化。”高卫国在找人撰写内容的同时,也到全国各地走访名家求赐书法作品,“有的人还以为我是骗子,得知我的初衷后都很支持。”高卫国说。 前期,高卫国忙于征稿。直到2013年,他开始到河南、山东等地,选取质地细密、硬度适中的上乘石料,精心打磨。一年后他从外地请来能工巧匠,将手中的作品分批雕刻。
目前已完成70多块碑刻 还需征集80多幅书法作品 计划完成200块碑刻,现已完成70多块。走进高卫国由彩钢瓦搭建的简易工作室内,碑石或躺或立,几乎占满了庭院,仿佛还带着凿刀的温度。从刻满行、草、隶、篆的黑色碑石上可以看出,每一个作品都构思巧妙、刻工娴熟。为最大限度地还原作品,高卫国对照拓片亲自监督、指导,务必使字笔笔到位。 华商报记者发现,每个作品下还注明了作者简介及诗文、楹联出处。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张改琴、中国书协副主席翟万益都曾为他提笔。 “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征稿。”高卫国看着还未雕刻的石碑感叹道,一座碑石包括原材料、雕刻工费要花3000元,200座至少得60万元,目前完成的70多块碑刻已花费30多万元。他称,自己平时省吃俭用,把多年积蓄拿出来就为完成这个梦想。相比经费,让他觉得更难的是征集书法家的作品。“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幅字,还差80幅左右。”
“我们当时就反对他弄这个,花钱不说还劳神。”高卫国的妻子吕慧敏说,多年前,当家人得知高卫国想办碑林博物馆的想法后都极力反对,因家里刚盖完房子手头并不宽裕,加上老人卧病在床,需要她和丈夫一起帮忙照看。即使如此,丈夫也没有放弃征稿。直到近两年,儿子已娶妻生子,家人才拿出积蓄帮助丈夫完成梦想。 不过,在高卫国看来,既然他选择了这个梦想,就要努力去实现,为后人留点真正值得纪念的东西。 华商报记者 薛望
|